北京法莎莉工服厂

漫谈珠三角服装营销界的人文环境

作者: 时间:2016-06-02 13:22:02 点击:

   一

   近,珠三角服装界的精英们发起了一个关于“珠三角服装业现状与竞争力”的探讨。

   面对其他区域服装产业群日渐凶悍的挤压,珠三角服装产业正遭遇前所未有地深刻危机。这样的争论与探讨无疑是必要的。只是,珠三角服装界的从业人员中,有多少人会愿意去真正深刻地“争论与探讨”呢?

   呵,且别说“争论”与“探讨”吧,有人“在意”或“在乎”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
   毫不客气地讲:珠三角服装产业中,无论老板还是营销人,正日渐沉没在功利与短视中!埋头赶路的人很多,抬头看天的人很少。这就是在聚会中,我们为什么普遍反映“现状与竞争力”这个议题太空泛、不容易切入——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并未真正在意,也并未审慎思考,我们关注的只是各自正任职的品牌将如何运作——甚至于仅仅只关注各自的钱袋如何膨胀!

   二

   在这里,谈谈珠三角区域的“人文环境”吧,就当作发些牢骚吧。这些牢骚,多多少少,与“现状与竞争力”有些沾亲带故。权当一块砖头,不揣冒昧地抛在这里,还请方家斧正。估计有很多同行是不服气的——那么,要骂的请骂,要夸的请夸,请便。

   呵呵,好了,扯淡开始!

   在珠三角这片热土上,到处涌动着心潮澎湃与心惊肉跳,热血、眼泪、躁动、盲目、委琐、张扬——所有的动作与情绪,日复一日的反反复复上映,哪有一刻可以得到宁静?

   请站在城市的屋顶,用肉眼看熙熙攘攘的繁华,用心眼看繁华背后的落寞。

   有次,朋友感叹地说,到了广东,谁都会变成一个俗人。我笑,说如今这个年代,到哪里都得做俗人,又何况广东呢?然而,我想,这里的人文环境与其他地方相比,还是很有些不同。是的,很有些不同。

   三

   从南到北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,三个重要城市,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同样要面对外来文化的激烈碰撞,同样要面对如潮水般冲来的外来人群,三个城市,反应各有不同。

   北京,有的是包容与宽容。哪怕开宝马的是外地人,挤公车的是土著人,但没有太多羡慕与嫉妒,你是你,我是我,各自寻快活。天子脚下,气度果然不同。

   这里是个保温杯——温差不会剧烈波动。

   上海,有的是拒绝与轻慢。上海的文化里有一种奴性,对于新来者,有些盛气凌人,全方位地进行排斥与抗拒。然而当你一旦可以顶住压力向上冲,只要你生活得比他们行的时候,他们也会换一副面孔,给予微笑与掌声。

   这里是个火山口——随时要面对天堂与地狱。

   广州,有的是同化与淹没。有能力或者没能力的人,都可以在这里寻找自己的天空,无论你是使劲蹦达还是甘于隐忍,但是在悄无声息之中,你就会丢失在人群之中,慢慢被周围淹没,思维一天天开始局限,个性一点点开始泯灭。

   这里是个大染缸——随时可能被同化或淹没。

   四

   同化与淹没,是珠三角文化给外来文化的一记闷棍。这里是个藏污纳垢之地,但每一朵鲜花或者毒草,经过珠三角的反刍之后,都变得面目全非,跟原来完全不同。呵,别扯远了,也别说得太大了,还是专注精神,探讨珠三角服装营销界的人文环境。

   服装业的支柱性作业人,一个当然是老板,一个是职业经理人。在天平两端,寻找平衡与均等。而事实上,何尝有平衡,何尝有均等呢?

   先说说BOSS们。

   珠三角服装业的老板们,有很多优点,的确值得赞扬。

   1,勤奋。

   对于工作或者事业,比较认真。很多事情,都亲力亲为。要老板一个星期不过问公司的经营情况,这种现象基本上不可能发生。

   2,精明。

   把握机会的能力与眼光,捕捉金钱的触觉与反应,这些老板们有着特别敏锐的神经。

   3,踏实。

   讲究实效,不夸夸其谈,不花拳绣腿,一切动作,以实际达到效果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。珠三角老板们对于繁文缛节的兴趣不大。

   4,包容。

   珠三角排外现象不严重,给人施展才华与抱负的机会很多,这里在乎的是从业经验与能力,而不是把资历、学历等等作为重要的择才标准。

   珠三角老板们,有很多缺点,确实应该贬斥。

   1,目光短浅。

   太注重目前的实际利益,缺乏高瞻远瞩的胸襟,缺乏高视阔步的胆识。

   2,粗鄙不文。

   以前是在混水里掘到了桶金,现在是希望在混水里再找到第二桶金。这些老板今天的成就,与学历没有太多关系,多是靠勤奋、精明、谨慎才换来发家致富。这些草头王式的绿林好汉们,现在哪怕穿着高档西装,还是会在餐桌上掰脚丫子。

   3,不学无术。

   二次创业期间,老板们依然盲目相信自己的经验与勤奋。对于知识的充实与更新,置若罔闻。尽管现在也会买几本书放在宽敞的办公室里,但那基本上是为了装一个门面、制造一种假象。他们只关注身边的对手有什么动向,对于合自己胃口的,就热情地模仿、盲目地抄袭,而不是思考与鉴别,进行创造性地学习。

   4,散漫随意。

   主要表现在管理能力的欠缺。很少有本土公司可以有建立良好的管理,各项规章制度往往成为一纸空文,盲目与随意到处充斥。无他,所有的政策制度,以老板意志为转移,老板带头践踏昨天亲自颁布的所谓“铁的纪律”——咳,昨天的话可以当作放屁。

   五

   我们再来谈谈珠三角服装行业的经理人们。

   毫无疑问,这些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营销人们,能力高下不同,可谓龙蛇混杂。因为这是一个表面上大度包容的地方,所以我们谁都有胆来混,并且我们谁都有机会找到空间。但是,我们会慢慢发现,在这片土地上,找到空间并不等于可以实现抱负,并不代表可以做好事情。

   老板与经理人,是永远存在的对立面吗?有些片面了。我只是以为,老板与经理人,是两个拳击手,在小小的台子上搏斗,不能够退场——因为下面有观众。站在台上,什么时候可以握手,耳边会响起掌声?难道非得在谢幕的时候,观众散尽的那一刻?

   老板与经理人,是不可缺失任何一方的矛与盾。这种现象,到处都有,不过在珠三角,表现得更像一项激烈与复杂的长期运动。

   老板请你来,由于急功近利心态严重,注定他不会给你太多时间与空间去运作。老板需要的,不是要你如何按部就班规范操作,而是立杆见影的目前利益。

   联姻的时候,经理人开始还可以凭借奇思妙想让老板心花怒放。但实际操作中,只要稍有差池,你就得准备卷起铺盖走人。有一个品牌,半年内换了四个营销总监,是事实,不是危言耸听。因为珠三角的老板太注重实际,太心浮气躁,太急于求成。

   开始,老板答应给你很大的权限空间,而所有的承诺,在实际操作中立马消失得无影无踪,老板太注重目前利益,太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务事,所以敏感区域特别多多,各个环节攥得很紧——换个角度讲:他们真勤奋,哈。

   老板工作勤奋,所以对于很多决策指手画脚横加干涉,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,希望经理人顺从,由此,让经理人自己的主见变得无足轻重,让经理人的计划无所适从。

   老板不注重学习,也很少考虑对于员工进行职业培训——在他们看来,那只是花冤枉钱,是多余。所以,老板需要的是那种带着满瓶子墨水来的人,而不是只有半瓶墨水的人——这就是在当初招聘的时候,为什么那么在意经理人工作经验的原因。

   六

   谁大?老板大。经理人不得不面对两个选择:要么趋同,要么决裂。

   先说趋同。

   经理人因为身家的考虑,于是开始屈从,老板说什么,就怎样去做,自己的意见放一边了——对不对,那都不是很重要,那是老板吩咐的,后果由老板负责。我们开始扼杀自己那点可怜的个性。所以很多想法不能得到完整体现。所以很多动作受到这样那样的牵制。所以许多方案不得不进行不厌其烦地修正。

   于是经理人开始平庸。没有了激情——因为新思路常常被扼杀。没有了创造欲望——因为这里根本没有学习的气氛。可悲!

   在这样的环境下,我们屈从了老板意志,我们被逐渐同化。我们也开始学着急功近利,也开始学着心浮气躁。营销总监的任务,开始变得简单,就是怎样骗取更多的加盟商加盟,满足于数量的增加,而不是质量的提升。我们都明白了,大家要的是目前的业绩。所以经理人不再去做深刻的规划,更愿意多和意向客户讲讲电话。

   再说决裂。

   哈,简单,道不同不相为谋,合作不下去了,俺鞋底抹油,潇洒说声拜拜,走人。反正这圈子很热闹,今天从这里出走,明天就可以在那里任职。

   七

   这样的一种人文环境,许多经理人开始被打上“广东制造”的标签。在这种环境下,我们开始有了很强的适应能力,到哪里都可以生存。

   但我们也丧失了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情的坚忍决心。丧失了坚持职业个性的勇气。丧失了那些激情与冲动。

   到哪里,我们都像雇佣兵,谁给钱多,就给谁干。今天的东家,就是明天的对手。每一次跳槽,都要挖挖东家的墙角作为见面礼。

   大家都这样做。

   忙来忙去,大家混了个脸熟。

   终于某天,迎头撞上,尴尬一笑,慨叹一声:他奶奶地,这圈子真小,人生何处不相逢!